【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变得无比方便快捷。那么,相比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们是否更加容易维持亲近关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作文由三部分组成: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
一、第一句话:“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变得无比方便快捷”。
“随着”指出“手机的普及”与后面“联络变得方便快捷”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需要注意,“方便”与“快捷”的意思有所不同,“方便”是指便利的、省事的,侧重于投入少;“快捷”是指快速、敏捷,侧重于效率高。
概念1“联络”是指互相之间取得联通关系,具体而言,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第一个句子指出本次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起点。
二、第二句话:“那么,相比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们是否更加容易维持亲近关系?”
“那么”,表示思维转向,由前一句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判断,转向后一句对人际关系的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相比没有手机的年代”,指出思考的方式是将今天与昨天进行比较,比较的重点是“以前没有手机”与“如今手机已经普及”。
“人们是否更加容易维持亲近关系”,引导考生探讨比较之后的结果。这要与前一句所设定的时代背景关联起来思考。手机的普及能让联络变得方便快捷,(潜台词:而没有手机的年代联络没有那么方便快捷),那么,手机带来的联络的方便快捷,能否让人们的亲近关系更容易维持?
概念2“维持”,表示“保持,使继续存在”。不仅指双方已产生亲近关系,还强调要将之“保持”下去。
概念3“亲近关系”,指双方彼此信任接近的关系。注意:“亲近”相较“亲密”而言,适用的对象更宽泛,双方关系的也要稍远一些。“亲近”可用于一般人之间,“亲密”多用于恋人、家人、亲人等之间(当然亲密关系必然是一种亲近关系)。“亲近”指对他人具有信任感,不会排斥,愿意接近;“亲密”还注重情感的坦白和沟通,相互间的了解与深知。
第二个句子以第一个句子为基础,引导考生深入思考手机在人际交往中所起的作用,特别对于维持“亲近关系”所起的作用,是正面、积极的(使之变得“更容易”),还是负面、消极的(并没有使之变得更容易,甚至反而使之变得更困难)。
三、写作任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联想”:指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要求由此及彼,由抽象概念到具体现象事例,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
“思考”:指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分析的思维活动。思考要求由表及里,理清核心概念内涵,辨析概念之间关系,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思维要有一定的深度。
联想和思考的范围是宽泛的,但必须围绕着“在手机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人们是否更加容易维持亲近关系”这一话题来展开。
【写作要求】
1.角度多元:对“手机的普及”的联想,可指向手机使联络变得方便快捷这一方面,如短信、电话、邮件、视频、会议、博客,公众号、论坛等;也可指向手机影响、破坏人们亲近关系这一方面,如真实交往变少而虚拟交往变多、真挚、有个性的表达变少而网络段子、各种套话变多、联络变易而情感的沉淀变难等。对“没有手机的年代”的联想,可指向没有手机之不便,如依靠书信、凭人传语等;也可指向这些方式背后,蕴藏着深沉的思念、沉淀着真挚的情意等。
2.立意多样:可以肯定手机的普及带来的好处,认同人们更容易维持亲近关系;可以批判手机的普及带来的弊端,认为“人们维持亲近关系变得更加困难”;也可以辩证分析,认为“手机的普及,既有利于维持亲近关系,但也会破坏人们的亲近关系”。对于问题的回答,不管是回答“更易”,或回答“更难”,或“辩证思考”,都不作为分数高低的评判标准;而要重点依据考生分析、思考问题的深刻性、逻辑性来评判其高低。
3.扣题评定
(1)符合立意:全文能够体现“背景+比较+回答”。立足背景“手机普及,联络变方便快捷”;与“没有手机的年代”进行比较,明确回答“人们是否更加容易维持亲近关系”(变易,变难,还是辩证分析)。虽然答案不是唯一的,但学生一定要做出自己的选择,给出清晰的回答,不能模棱两可。
(2)基本符合立意:只有开头和结尾扣住“背景+比较+回答”(属于所谓的穿靴带帽);主体段与“背景+回答”不够贴合。
(3)偏离立意:抛开背景、没有比较,无视问题,另起炉灶,甚至明显套作。
4.特别注意:如果考生写的是记叙文或记叙性的散文,在立足背景、紧扣概念和回答问题等方面可以不直接表现,而采取暗扣、含蓄表明等方式。
【佳作展示】
1、手机便捷联络,亦能疏远人心(58)
当手机走近千家万户,当联络的天线挂满高空,当上一秒思念的亲人下一秒便出现在荧幕前,人与人之前的距离仿佛跨越空间,被无限缩小,亲密的关心系似乎唾手可得。然而,手机固然便捷了联络,人与人心灵的距离却未必拉近。
诚然,手机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变得无比方便快捷。远在天边的亲人难以拜访,而一个视频通话便让对方近在眼前。工作一天后的疲惫,在耳旁传来亲切的身声音时便一扫而空。即使是远在异国的国际友人,一封邮件便打开国际交流的大门,将世界两个角落的人紧密相连。手机载着人与人的温情,跨越山海,接通千里,将温情送至对方身边。相较之下,古时一封家书抵万金,苦等多日书信回复而徘徊忧愁,那些没有手机的日子的确难熬而痛苦,手机的现身,使联系迅速,低成本化。
然而,这样便捷的手机,是否让人变得更加亲密无间呢?其实不然,人与人之间,似乎渐行渐远。
手机亦能疏远人心。在使联系迅速、低成本化的同时,相较于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正如货币的贬值,也不再显得那般弥足珍贵。我们哀怜古人一封家书值万金,却忽略了在战争年代,只有车马的时代,一封家书的传递由人由汗水完成,历经舟车劳顿,驿站传送,炮火轰鸣,那封承载着无限思念和温情的家书才递到眼前,此刻的珍贵便是万金都无法相比。联系的困难,让少量的联络更加珍贵,人心的距离通过几页纸便牢牢地拉近。手机的出现,让我们无法再现林觉民的《与妻书》中越写越小的文字,体会“纸短情长”的深情;无法切身感受“天涯若比邻”,以月传情的幽幽韵味和心灵的默契;更无法体会“折柳送别”的依依惜别,绵长的相思之情。没有手机的日子,交往变得局限,也正是这样的局限,让少量的联系折射出耀眼的真情,是无论手机打出多少个字符、使用多少个表情包都无法概括的。
手机承载人情之思,人情之思的扩展却无需依赖手机载体。立足于新时代,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尽,在不久的未来也许会出现更加新型的联络工具替代手机,但身为青年的我们更应意识到百变的载体后是亘古不变的真情。无论是手机,还是书信,我们都应当保持和身边人的联系沟通,维护亲密关系,让人与人心的距离不再遥远。
在当下,一切便捷加快了时代脚步,在一片急切快节奏中,不用手机也好,用手机也罢,都要维护好那份珍贵的亲密,真情自视。
【精彩点评】
本文作为本次标杆卷的1号文,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能够融合背景、紧扣问题进行写作,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开篇紧贴材料背景,并直接回答问题,表达观点态度;第二段让步论证,呼应了标题的前半句“手机便捷联络”,并与“无手机的时代”进行了比较;第三段承上启下,以转折和设问提出手机的普及带来的问题,呼应了标题的后半句“亦能疏远人心”;第四段深入分析手机的普及并没有让人们更容易维持亲近关系的原因,指出亲近关系的维持在于珍贵的真诚,手机不仅无法取代这份珍贵,而且让现代人在字符、表情包中失去对这份真诚的理解力;第五段的思考向更深远处漫溯,提出尽管手机能够承载人情,但人情之思未必只能依赖手机,进而指出即便未来工具更新迭代,载体百变,但唯有真情才能让人心的距离拉近这一点不变;最后一段回扣材料,再次点明主题。
论证充分,有理有据,具体生动。如第二段的论述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再如第四段的论述中有着深刻的道理分析,指出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交流的贬值,真情的价值在便捷中失落。
认识深刻,彰显思考的主体性。文章第五段能够在“手机普及”这一背景中对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意识到工具始终为人所用,倡导不应为工具异化,无论工具为何,真情方能亲近,充分彰显人的主体性。
文章语言文雅流畅,句式长短错落有致,细处耐看耐读,扫除空话套话、陈腔滥调,可为范例。
2、妙用科技,真心会友(56)
当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手机已经踏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品。那么相比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们是否更容易维持亲近关系?依我之见,手机并不能直接有效地促进亲近关系的维持,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与他人真诚来往的心。
毋庸置疑的是手机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变得无比方便快捷。当我们与他人身隔数里,却有消息想向他传达时,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迅速将信息传达给对方,即使对方在地球另一端也不在话下。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机就可以促进维持亲近关系,用手机联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简单一句话发送给对方,对方虽收到了文字内容却无法直接知晓我们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容易产生误会。例如,一个“哦”字当我们用冷淡的语气和用激动的语气说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在手机上对方只能通过一个字猜测我的心情。一旦猜错了就会产生误会,两人之间就会产生隔阂,从而不利于维持亲密关系,甚至可能会破坏这段关系。因此,手机联络限制了交流中感情的表达,从而不利于直接促进亲密关系的维持。
手机联络让我们无法面对面地交流,一旦缺少与对方面对面交流,我们所想向他传递的肢体语言就会无法体现。面对最亲最爱的人,会让我们忍不住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而手机联络却只能看见小小的手机屏幕中他们的脸,想抚摸父亲母亲脸上的皱纹却伸不出手,想亲一口孩子的脸颊却凑不近他,想给辛苦工作的爱人一个温暖的拥抱却无法伸开双臂,我们的感情表达受到了阻拦。因此手机联络丢失了肢体接触的能力,想用行动表达爱意愈发困难,也就更加难以维持亲近关系了。
想与重视的人加强亲密关系的维持,不能仅仅依靠一部小小的手机,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真诚对待的心,让他们确切地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买一张机票飞去找他们,网购几箱好吃的水果邮寄给他们,都可以向他们表达我们的关心,用行动展现出我们的真诚,才能有助于维持亲密关系。
巧妙地使用科技的力量,不仅仅倚靠手机与我们所爱之人保持亲密关系,而是重在行动,以一颗热忱的心传达我们的关心与爱恋,让一棵象征我们与所爱之人的关系的树愈发地枝繁叶茂。
【精彩点评】本文作为本次标杆卷的2号文,写作任务完成较好,有以下几个优点:
能够结合时代背景、紧扣问题进行写作,行文思路较为清晰,行文重点突出。开篇根据材料背景提出问题,并亮明观点,进一步指出更重要的是与人真诚交往之心;第二段让步论证,承认手机带来方便快捷,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促进维持亲近关系,为下文张本;第三、四段顺承而下,论证手机联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别举例论证手机联络对交流中感情表达的限制和手机联络让人们无法面对面交流的局限;第五段指出做法,用真诚之心才能加强紧密关系;最后一段再次强调不能仅仅依靠手机,再次点明中心观点。
文章例证结合,论述充分。如第三段中对手机交流场景带来的限制,论述分析准确具体;再如第四段中,举例论证面对面交流的感情表达,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语言表达清晰准确,没有空话套话、陈腔滥调。但是也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段落之间缺乏层次和过渡,整体论证的逻辑性不够强。
二是标题将“手机”替换为“科技”,文章背景理解有一定偏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怎么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