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裁俄罗斯高官那份名单上,有个职位叫”总统生态环保和交通问题特别代表”。听起来就是个养老的闲职对吧?错了。这个位置上坐着的人叫谢尔盖伊万诺夫,外号”北方鲨鱼”,是普京最铁的兄弟。
这人的履历吓死人。克格勃特工,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文职国防部长,总统办公厅主任。说白了,就是从搞情报的,变成管军队的,最后成了普京身边最有权的大内总管。
一个眼病差点毁了他的特工梦
1953年1月,圣彼得堡一个普通职员家庭生了个儿子。父亲早死,母亲一个人拉扯孩子。好在有个当远洋船长的舅舅,经常给小伊万诺夫讲外面世界的故事。
这孩子天生会学语言。别人家孩子还在背字母表,他已经能模仿外语唱片里的发音了,惟妙惟肖。母亲一看,这孩子有前途,送进列宁格勒唯一的英语专业学校——第24中学。
伊万诺夫不光会读书,体育也好得出奇。足球、篮球、滑冰,样样拿手。但他最爱的是侦探小说。看多了福尔摩斯和007,他就想当特工。
中学一毕业,伊万诺夫考上了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这可是克格勃的直属院校,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他以为人生轨迹就这么定了,没想到刚入学眼睛就出了毛病。医生说必须退学养病。
那段时间伊万诺夫整个人都是灰的。特工梦碎了,未来一片迷茫。
病好了之后,他转到列宁格勒国立大学读语文系翻译专业。主攻英语和瑞典语,每天泡图书馆。1974年还被派到英国伊林斯技术学院进修,第一次踏上西方土地。
有意思的是,当时学校法律系有个学生叫普京,比他大三个月。两人虽然是同学,但压根不认识,专业不同嘛。谁能想到这俩人日后会成为俄罗斯政坛最铁的搭档。
无心插柳进了克格勃
1975年,伊万诺夫大学毕业。因为英语和芬兰语都说得溜,克格勃向他抛来橄榄枝。当年被眼病逼退学的少年,终于绕了一圈实现了梦想。
进克格勃后先培训一年。学密码破译,练跟踪盯梢,搞心理训练。1976年培训结束,分到克格勃列宁格勒局第一处。就在这儿,他遇到了普京。
两个年轻中尉分到同一个小组。都是列宁格勒人,都爱运动,都对情报工作有热情。工作之余一起打球,一起讨论案子。普京严谨,伊万诺夫思路活,俩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1981年,伊万诺夫被派到苏联驻英国使馆。公开身份是二秘,实际干的是情报工作。他在英国留过学,熟悉那边的文化,英语说得跟母语似的。这活儿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之后几年,他的足迹遍布芬兰、瑞典,专门搞北约国家的政治情报,还负责招募间谍。干得相当漂亮,克格勃总部都记住了这号人物。
1985年出了件大事。克格勃高级特工戈尔季耶夫斯基叛逃到西方,暴露了一大批情报人员的身份。为了安全,伊万诺夫被紧急调到肯尼亚。从繁华的伦敦到炎热的内罗毕,环境变化巨大,但他照样干得风生水起。
那些年在海外工作,伊万诺夫拿了好几次荣誉勋章。有人叫他”间谍之王”。说实话,他的成绩比普京还耀眼。但俩人的友谊从没变过,普京也从不嫉妒。
苏联解体后的不同选择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了。克格勃这个庞然大物被拆分重组。很多特工丢了饭碗,有的给寡头当保镖,有的直接陷入贫困。
伊万诺夫算幸运的。因为表现出色,他被留在新成立的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当上了欧洲局第一副局长,少将军衔。
普京走了另一条路。他离开情报系统,到圣彼得堡市政府给恩师索布恰克当秘书。后来一路升到第一副市长。1996年索布恰克竞选市长失败,普京当天就辞职跟着恩师走了。这份忠诚让很多人不理解,但普京就是这样的人。
就在普京失业的时候,转机出现了。他之前认识的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把他推荐给叶利钦。1996年8月,普京进了克里姆林宫当副局长。
1998年7月,叶利钦任命普京为联邦安全局局长。上任一个月,普京就把伊万诺夫调过来当第一副局长。两个老战友再次并肩作战。
伊万诺夫负责”分析、预测与战略规划”,给克里姆林宫提供情报建议。别小看这个职位,每一份送到叶利钦桌上的安全报告,背后都是伊万诺夫的心血。
1999年8月,叶利钦突然任命普京为总理。三个月后,11月,伊万诺夫升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这个职位分量很重,要协调情报、军事、外交各个领域。
12月31日,世纪之交的特殊日子,叶利钦宣布辞职,普京接任代总统。2000年3月正式大选,普京当选总统。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文职人员当防长引发争议
普京上台后需要组建自己的班底。伊万诺夫当然是首选。普京在自传里说过:“亲如手足,是最可信赖的朋友。”这不是客套话,是真心话。
2001年3月,国防部内部矛盾激化。部长谢尔盖耶夫和总参谋长科瓦什宁斗得不可开交。科瓦什宁指挥军区司令擅自离队,谢尔盖耶夫要处分人,普京却给那个司令授勋。这等于公开打脸部长。
3月28日下午,普京宣布任命伊万诺夫为国防部长。这个决定炸了锅。一个克格勃出身的文职人员,凭什么管军队?将军们都憋着火。
最不服的是科瓦什宁。他本来觉得部长位置非他莫属,结果被伊万诺夫截胡了。会议上他公开顶撞,文件他拒绝签字,就是不买账。
当时的宪法规定,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都对军队有指挥权。这种模糊的权力分配导致扯皮不断。科瓦什宁就利用这个漏洞处处刁难伊万诺夫。
普京没让老友孤军奋战。2001年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军队指挥权由国防部部长通过国防部实施”。这一招釜底抽薪,科瓦什宁没辙了。
大刀阔斧裁军35万
伊万诺夫接手的俄军是个烂摊子。苏联解体后继承了庞大的军事力量,光将军就几千个,各种机构数不胜数。但俄罗斯经济困难,1999年军费只有1977亿卢布,连日常开支都不够。
伊万诺夫拿出了改革方案。裁撤名存实亡的部门,精简军官队伍,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个方案一出来就炸了。那些要被裁的部门当然反对,背后还有各种关系网撑腰。很多将军骂他不懂军事,说他是在”毁掉国防”。
但伊万诺夫不怕。他跟军方各派系没瓜葛,不欠谁人情。该裁的部门毫不手软,该削减的编制坚决执行。有人找关系说情,挡回去;有人威胁闹到媒体,也不理。
三年时间裁了35万军人。这数字听起来吓人,但对当时臃肿的俄军来说,这是必须做的手术。那些被裁的军官虽然不满,但在伊万诺夫公平操作下,也找不出毛病。
光裁人不行,还得让留下的人看到希望。伊万诺夫推动增加军费。2000年涨到2099.5亿卢布,2002年突破2800亿,2006年达到6600亿。有钱了马上改善待遇,装修军营,提高伙食标准。
装备更新也是重点。推动T-90坦克批量生产,加快苏-34战斗轰炸机研发,核导弹系统也进行现代化改造。他常说:“没有好装备,士兵再勇敢也是送死。”
兵役制度也得改。伊万诺夫推行合同兵制,把义务兵役期从两年缩短到一年。很多保守派反对,说这会削弱战斗力。但他坚持认为职业军人比义务兵更靠谱。
在军费分配上,他把养军和建军的比例从70比30调到60比40。这意味着更多钱投入装备研发和战备建设,而不是光养人。
科瓦什宁最终出局
2004年,伊万诺夫和科瓦什宁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媒体天天报道两人斗法,外界都在猜伊万诺夫守不守得住位子。
最后普京站在伊万诺夫这边。科瓦什宁被调去当西伯利亚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名义上平调,实际上被边缘化了。这个结果让所有人明白:普京对伊万诺夫的支持是毫无保留的。
在外交场合,伊万诺夫是另一副面貌。他言辞犀利,立场强硬,被西方媒体叫做”北方鲨鱼”。2000年代初,北约不断东扩,美国要在东欧部署导弹系统。伊万诺夫毫不客气地批评:“俄罗斯保留对敌人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权利。”
他还说过:“俄罗斯有能力击溃美国导弹防御体系。”这些话让他被贴上”鹰派”标签。但伊万诺夫不在乎。他说:“我只是在维护国家利益而已。”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回忆录里写,伊万诺夫虽然强硬,但”他从来不会答应做不到的事”。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评价。在外交博弈中,最怕的不是对手强硬,而是对手不守信。伊万诺夫说话算数,反而成了西方眼中”值得托付”的谈判对象。
2005年11月,普京任命伊万诺夫为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权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光管军队,还参与政府整体决策。
接班人悬念与退居二线
2007年2月,普京宣布政府重大改组。外界都在猜谁会是接班人。伊万诺夫和梅德韦杰夫成了焦点。
很多人看好伊万诺夫。他跟普京关系更近,克格勃背景让俩人有天然默契。而且伊万诺夫在国防部长任上成绩摆在那儿。普京多次公开称赞他是”最可信赖的朋友”。
但伊万诺夫本人对总统位置没兴趣。记者直接问他有没有竞选计划,他摆手:“完全没有。”还自嘲:“我过去指挥千军万马,现在只能指挥6个人,还包括我秘书。”
2007年12月,普京提名梅德韦杰夫为总统候选人。这个决定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梅德韦杰夫更年轻,更温和,更容易被西方接受。而且普京自己会当总理,继续在幕后掌控。选梅德韦杰夫比选强势的伊万诺夫更符合整体布局。
伊万诺夫对这个结果没表现出不满。他说早就知道这一决定,完全支持。这不是做样子,是真心话。对他来说,权力顶峰从来不是追求。他更喜欢做实干家,不喜欢站在聚光灯下。
2011年12月,梅德韦杰夫任命伊万诺夫为总统办公厅主任。这个时机很微妙——普京已经决定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在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需要绝对可靠的人掌管办公厅这个”大内总管”位置。
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的权力大得吓人。它被叫做”影子内阁”,负责协调各部门,起草政策,管理人事,甚至参与重大决策。办公厅主任的实权,某种程度上超过部长。
2012年5月,普京第三次进克里姆林宫。新政府班子大换血,但伊万诺夫毫无悬念地留任了。在新位置上,他把工作重心转向反腐败。
铁腕反腐得罪太多人
俄罗斯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苏联时代就有,叶利钦时期更严重。寡头侵吞国资,官员中饱私囊,军队采购拿回扣。普京一直想整治,但效果有限。这次他把任务交给了伊万诺夫。
伊万诺夫的反腐风格不张扬,但很有效。不搞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从细微处着手,顺着资金流向一点点挖。他在办公厅组建专门小组,调查政府部门财务。那些表面光鲜实则贪腐的官员,很快发现一举一动都被监控了。
2012年夏天,大案子浮出水面。时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涉嫌挪用巨额公款。最戏剧化的一幕是10月25日清晨,警方突击搜查一个女经理的公寓,开门的竟然是谢尔久科夫。这画面被媒体曝光后,全俄罗斯都炸了。
调查显示,这家国防服务公司以低价出售军事资产,导致6000万英镑公款不知所踪。谢尔久科夫不仅是公司前董事会主席,还跟那位女经理保持不正当关系。更麻烦的是,谢尔久科夫的岳父是副总理祖布科夫,关系网极其复杂。
外界普遍认为是伊万诺夫推动了这个案子。政治分析师公开说:“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是始作俑者。”虽然没直接证据,但八九不离十。谢尔久科夫得罪了太多人,而伊万诺夫作为前任部长,对军队腐败了如指掌。
2012年11月6日,普京宣布解除谢尔久科夫职务。这个决定虽然突然,但在情理之中。一个涉嫌巨额贪腐的人,无论什么背景,都不可能继续领导俄军。
在伊万诺夫担任办公厅主任的那几年,被拉下马的高官据说有十多人,将军级别的就有十个。这些人有的贪污受贿,有的滥用职权,有的渎职失职。伊万诺夫的手段跟在国防部时一样——公平、公正、毫不留情。
但树大招风,铁腕反腐给自己招来了麻烦。2014年,他的长子在阿联酋意外身亡。官方说是意外事故,但很多人怀疑另有隐情。伊万诺夫得罪的人太多,那些被查处的官员,背后的利益集团,都有动机报复。
这个打击对伊万诺夫是致命的。白发人送黑发人,让这个在政坛从不露软弱的硬汉几乎崩溃。更让他寒心的是,为国家付出这么多,最后连儿子都保护不了。那段时间他整个人瘦了一圈,头发也白了。
2016年8月12日,克里姆林宫突然宣布,伊万诺夫卸任总统办公厅主任,改任”总统生态环保和交通问题特别代表”。这个消息震惊了俄罗斯政坛。
普京在电视上解释说,是伊万诺夫自己要求辞职的,还推荐了副手接任。这说法应该是真的。经历了丧子之痛,伊万诺夫确实心灰意冷。他想离开那个充满争斗的权力中心,找个安静地方度过余生。普京虽然不舍,但尊重了老友的选择。
那个”生态环保和交通问题特别代表”的头衔,听起来权力不大,实际上就是个让伊万诺夫名正言顺退居二线的清闲位置。
他曾说过:“我既不是官员,也不能算政治家,更不好用黑白界定。要我自己说,我会选择用'灰'来形容自己。”这个评价很准确。做过克格勃特工,干的是见不得光的情报工作;当过国防部长和办公厅主任,手握大权却用来整治腐败。他的一生确实很难用”黑”或”白”来定义。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公布制裁名单。在那份长长的名单里,有现任部长,有掌权的将军,还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总统生态环保和交通问题特别代表”——谢尔盖伊万诺夫。西方情报机构很清楚,这个头衔背后的分量远比表面看起来重。
如今的伊万诺夫已经70多岁了,早过了退休年龄。他很少公开露面,偶尔出席环保活动,更多时候在家陪家人,读书,钓鱼。那个曾在欧洲和非洲执行秘密任务的克格勃特工,那个雷厉风行改革俄军的国防部长,那个铁腕反腐的办公厅主任,最终还是回归了平淡生活。
你觉得伊万诺夫这一生值吗?为国家付出这么多,最后连儿子都保护不了,换你能接受这样的结局吗?
股票怎么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